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皇帝:用律法杀人

腊月十八,辰时七刻。

东宫明礼殿。

李绚坐在中堂之内,看着殿外发呆。

明日,太子就将迎娶郑氏,东宫已经开始布设红绸,搭建礼堂。

不过李显此刻并不在东宫,他一早起来便已经去了贞观殿,向皇帝问安之后,然后再去政事堂。

政事堂听政之后,再回到东宫,待上一个时辰,处理完政务,到了午时初,再去向皇帝问安。

这些天,宫中有传言,说皇帝的身体越来越好,甚至有不少人都在说能看到皇帝在贞观殿活动……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打断了李绚的思绪。

李绚抬头,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一身明黄色九蟒九章圆领袍的李显出现在李绚眼前。

李绚立刻起身拱手道:“见过殿下。”

“王叔!”李显温和的点点头,然后从李绚身边走过,走到了中央主位上坐下。

李顯抬头看向李绚道:“王叔,郑氏之事处理的如何了?”

“尚可。”李绚拱手,然后认真的说道:“崔家已经答应臣,日后会专心在科举之事上,卢家由崔家出面说服,至于其他各家,臣亦有所交谈和安抚,眼下若无意外,事情当会了结。”

“意外,王叔说的是郑玄果吗?”李显直直的看着李绚。

李绚微微一愣,说道:“郑玄果不是还在伊州吗?”

“王叔说的不是郑玄果?”李显一时间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当然不是郑玄果。”李绚看着李显的眼神中带着不解,同时带着一丝思索的说道:“郑玄果如今并不在洛阳,但是除了他之外,郑家还有其他人,光是崔氏自己就还有四名庶子,而且还有元氏。”

元万顷的堂姐,同安太夫人崔氏的儿媳,同安郡公郑玄果的夫人,郑七娘的母亲,元氏。

若说这场风波当中,除了被斩首的元万顷以外,最倒霉的就是她了。

元氏并未跟随在婆婆崔氏的身边,而是在洛阳城中照顾三个儿子,只有女儿自小被同安太夫人疼爱,一直带在身边。

元氏虽然温柔贤淑,但是和崔氏的关系却没那么好。

毕竟像崔氏那样霸道的个性,整个家族当中,谁不是战战兢兢。

元氏能够有机会躲得远些,她巴不得呢。

只是这一次,崔氏先是让元氏主动联系了元万顷,然后又替元氏做主,连跟她商量都没有,私下便定了七娘和相王的婚事。

相比于崔氏,元氏第一时间就感觉到不对劲,直接写信给了自己的丈夫,但最后郑玄果的回信,却是让她别管。

别管,别管。

到最后,郑七娘和相王的婚事彻底成了笑话。

甚至连累到她的几个孩子,风评都变差。

若不是后来出了事,后果恐怕可能会蔓延到全族。

女儿病了,婆婆带人去了长安,元氏立刻就给郑玄果去了信。

然而,不等长安的消息传回,右金吾卫已经在嵩山找到了婆婆和女儿的尸体。

紧随而至的,是皇帝斩首元万顷的旨令。

元万顷在元氏一族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元家也有两位刺史,但都年龄颇大。

其他年轻一辈亦有英才,但终究中间乏力。

元万顷为北门学士,半个宰相,虽然不是元家家主,但也等同于元家家主。

这一次元万顷一死,整个元家立刻哀嚎一片,不知道多少人都责难到了她的身上。

死了婆婆,没了女儿,连母家的堂弟都因她而死。

若不是还有三个儿子要照顾,元氏都想一死了之。

她才是这件事情当中,除了死者之后,最凄惨的人。

便是郑玄果都不及她。

……

“若是这个时候有人挑拨什么,元氏说不定真的会弄出大乱子来。”李绚谨慎的看向李显,说道:“除了郑家崔氏手下的老人以外,还有元家的人,甚至还有相王。”

李显眉头一挑,顿时就明白了。

元万顷毕竟是李旦的老师,他这一死,李旦表面上接受,但心底毕竟是难受万分。

这其中真要做些什么,也很难说。

“不过还好,元氏陷入了悲痛之中,一直没有恢复过来,甚至就连葬礼都是其他人主持操办的。”李绚轻叹一声,摇摇头,他见过元氏,三十岁出头的妇人,保养的很好,看起来二十来岁的模样,一身白色的丧服,模样难得很有些俏丽。

可惜这一次郑七娘没了,不然对比之下,究竟谁姐谁妹也说不定。

眉头一挑,李绚似乎明白了什么。

李绚微微收敛神色,沉吟说道:“殿下说有些担心郑玄果,那么对元氏的监视还应该继续,她如今虽然回了荥阳,但以洛阳和荥阳之近,难保不会和洛阳联系。”

李绚的声音低沉了下来,眼底却闪过郑重之色。

李显能够看的出来,李绚的确是认真在对待这件事情。

对于郑家的事情,李绚已经准备收手,但李显一句话,他又准备动起来。

“王叔。”李显笑笑,抬头看向李绚,认真的说道:“郑氏的事情就交给王叔了,不过还有一件事情,孤今日要去探望太平……”

李显说到这里,有意的一停,李绚顿时就反应了过来,皱眉道:“今日还去吗,殿下,明日可就要办婚事了,宫中还有许多事情。”

“王叔不是让孤前两日一直都去的吗?”李显忍不住的笑了,笑的很开怀。

“这不一样。”李绚神色肃然起来,认真的说道:“前几日,臣不过是用殿下的威望来压制诸大世家,同时用公主勾连薛氏,如此,东宫,韦氏,薛氏联手,紧盯之下,他人也不敢乱来。”

李绚让李显这两日去探望太平公主,目的就是要让他对外展示皇室和谐。

一方面弥补因为元万顷之死,导致的东宫和相王府的裂缝,一方面利用河东薛氏。

如此一来,李绚坐镇郑氏庄园,两日之间,没有一点事情发生。

只是现在……

李绚突然眉头一挑,皱眉看向李显道:“殿下今日为何还去公主府,难道?”

“是父皇让去的。”李显的神色顿时肃然起来。

“陛下让去的?”李绚眼神郑重,担忧的看着李显,道:“难道,有人要有动作?陛下那里已经收到了风声?郑玄果已经回来了?”

李绚猛然抬头看向李显,脸色无比骇然,李显也是同时一脸难以置信的神色。

皇帝曾经说过,郑家可不是一般人家,郑仁泰和郑玄果,全部都是军将出身。

他们本身杀伐凌厉不说,还有一批从军中退下来的老卒在荥阳。

“不行。”李绚率先回过神来,然后说到:“郑氏的事情,需要立刻派人去荥阳盯着。”

“可是父皇那里说不定已经派人来。”李显抬头看向李绚,皇帝已经这么说了,说明他已经有所准备。

“无妨,派一二人过去,各盯各的,算是做个后手。”李绚微微摇头,继续说道:“如今的情况,最会发生变故的,便是明日大婚之事,郑家有不少人要入宫。”

郑九娘成为太子良娣,郑氏起码要有十几人进入东宫伺候郑九娘。

这里是东宫,不是皇宫,郑氏也不过是太子良娣而已,东宫也不可能安排那么多人伺候她。

但郑九娘毕竟出身荥阳郑氏,如今郑氏虽然出事,但却是最需要拉拢郑氏的时候。

带人入东宫是很自然的事情,只不过需要前三代彻查罢了。

“都是女眷,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李显明白李绚的意思,说道:“郑家已经传过消息,这些人都是郑仁山一脉的,和郑仁泰那一脉没有多少关系,而且也查过的。”

“那就是明日来东宫的官员亲眷了。”李绚的神色肃然起来,看向李显说道:“明日要迎亲,郑家也有宾客要入东宫,朝中百官也有不少人要来,殿下,现在就该做准备了。”

“那就麻烦王叔了。”李显笑笑,拱手道:“今日他人都松不开手,就麻烦王叔多操劳了。”

“这是臣该做的。”李绚神色依旧紧张,看向李显道:“殿下今日前往公主府,还是臣陪殿下一起去吧。”

“好。”李显神色感慨,重重点头。

……

贞观殿中,火炉温热。

李治盘膝坐在御榻上,闭着眼睛听完李显所说,点点头道:“彭王也觉得郑玄果可能会回来?”

“是!”李显神色郑重,轻声说道:“郑氏在洛阳,并未只有同安太夫人,同安郡公之妻元氏也在,若是她和同安郡公之间有所通信,那么同安郡公提前赶回来并不奇怪。”

“那就是擅自离境了。”李治的眼神微微眯了起来,转口问:“三郎,你说,该怎么办?”

李显略微沉吟,然后开口道:“杀,人杀了以后,毁容,沉尸洛河,同安郡公腊月十九从伊州启程,途中染病,不幸病逝,父皇下个恩典,陪葬昭陵吧。”

陪葬昭陵,自然就不用担心有人再拿尸体做什么文章。

“看样子,你跟彭王学的不错。”李治满意的点点头,李显的这番建议当中,李绚的味道很重。

若是李显真的能够从李绚身上学到很多,那么也就不枉费李治让李绚做太子宾客了。

“既然如此,那么明日,东宫的安全便由彭王负责吧。”李治随意的摆摆手。

“多谢父皇。”李显松了口气。

“去帮吧。”李治抬眼看向李显,李显立刻拱手道:“儿臣告退。”

“嗯!”李治点点头,目送李显离开。

微微摇头,李治顺手翻出一本奏章,就见上面写着:“臣,黄门侍郎,崔知温密奏!”

“告诉王隐客,让他小心一些。”李治抬眼看向一旁,王福来立刻躬身。

“好了,将河北隐田清查的奏本拿过来吧。”李治深吸一口气,说道:“河北的事情,比山东要更难办。”

“是!”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