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哭什么,朕还没死

“咳咳……”躺靠在御榻上,皇帝深吸一口气,然后才平静的说道:“欧阳通,陆元方,狄仁杰,姚崇,李昭德,包括苏良嗣……

他们虽然因为私谊,有各种各样的关系,但从不因私废公,这一点最为重要。”

李显缓缓的点头,他已经有些明白过来。

皇帝抬头,看向上方,轻声说道:“如今朝中,有不少人明里暗里在结党,但三郎,你要明白,所谓结党营私,结党从来不是问题,营私才是要害。结党不营私,便是好官;营私哪怕不结党,也该死。”

“是!”李显轻轻的点头,努力消化皇帝和他说一切。

“欧阳通,陆元方,狄仁杰,姚崇,其实是清流一党,毕竟都是御史出来的,他们和彭王从来都是一心为国,但若彭王不利国政,便是他们也不会放过他,他们这些人是最可以信赖的。”

李治似笑非笑的看向李显,李显顿时全身发寒,点头道:“儿臣明白。”

“嗯!”李治点点头,说道:“有陆元方在吏部,豆卢钦望在户部,欧阳通在兵部,韦待价在礼部,段宝玄在刑部,黄仁素在工部,你便可以借此架空政事堂了,对不对?”

李显下意识的要点头,但随即他就反应了过来,赶紧躬身道:“儿臣不敢。”

李治没有理会他,反而是抬头看向上方,轻声说道:“彭王这些策略,还是可行的,越过政事堂,直接任命六部,但你要明白,从皇祖父,到父皇,到朕,从来没有用六部架空政事堂,不是没有原因的。”

“儿臣恭听父皇教诲。”李显认真的看向皇帝。

李治有些满意的笑笑,说道:“政事堂诸相,基本都是从六部升上来的,今日,伱能越过政事堂架空六部,那么这些六部的堂官明日自然也会担心自己被架空,从而不愿升任政事堂,这样你就缺了一个能够调控中枢的八个高位。”

尚书升任宰相,本身就是朝政体系运转的关键。

你可以不用政事堂宰相,可以让他们空着,但你不能够通过架空政事堂来做事。

这样对大局是不利的。

“这是其一。”李治轻叹一声,说道:“政事堂诸相的权利没有了,那么权利就要下放,这些六部尚书,就成了实际上的宰相。掌握实权的六部尚书,可比掌握三省的宰相要难得多。”

三省宰相终究虚职,但六部尚书,一旦翻脸立刻就会有大麻烦。

宰相,除了集权以外,还有缓冲和六部尚书关系的作用。

“父皇,是不是就是说,朝中宰相,其实就是在分六部尚书的权利?”李显小心的看向皇帝。

皇帝一愣,随后满意的笑了,点点头道:“你说的不错,若是细论,天下权利其实都能集中在六部之中,比如兵部,十二卫大将军按道理,全都可以归属兵部调遣,但实际上,十二卫大将军,甚至是十二卫将军,有谁听他们的。”

李显神色平静下来,这一切说到底还是权力平衡的那一套。

“朝中九寺五监,十二卫大将军,宰相,其实都是将权利不停的分散,最后通过政事堂集中到一个人的手里,而这个人,就是你。”李治直直的看向李显。

李显重重的点头。

皇帝这才松了口气,然后继续说道:“裴炎虽然将为辅政大臣,但实际上,门下和尚书二省都能对他造成制衡。”

“儿臣明白。”李显点头,这一点,李绚为他谋划过不止一次。

皇帝深吸一口气,压制住胸中想要咳嗦的欲望,继续说道:“但在朝中有事时,门下和尚书二省都会支持他,你也要支持他……还是那句话,你要让朝野都认为,他是在替你说话,哪怕那不是你想要的,你也要让别人认为那就是你想要的。”

皇帝的眼底一时透露出一股凶狠。

“儿臣明白。”李显认真的点头,一切无非就是让裴炎得实权,他得表象。

皇帝面色苍白的微微笑笑,然后说道:“至于日后,你不用太担心,清理隐田是最得罪人的事情,等到他将事情做完,你给他一个太子太傅的名头挂起来便是,一个尚书左仆射,足够撕碎所有一切围在他身边的人了。”

李显微微感到有些寒冷,裴炎被给予了那么高的权利,最后终究还是免不了被鸟尽弓藏。

甚至是卸磨杀驴。

“儿臣明白。”李显神色肃然,微微躬身,郑重的眼底闪过一丝漠然。

皇帝满意的点点头,说道:“有裴炎冲在前面,你在后面从宫中开始,一步步往外掌握权利,拉拢朝臣,数年之后,裴炎罢相,你再将你的人送入政事堂,那时就是新的局面的,父皇为你谋划也就到此为止了。”

“是!”李显认真的点头,忍不住的微微咬唇,面色悲戚。

皇帝抬起头,看向殿外,他的话说起来容易,但实际上几年之后,是李显和裴炎的一场决战,那个时候,他今日做的布局才会开始发挥作用。

……

轻叹一声,皇帝低头看向李显,说道:“还有就是你的后宫。”

李显微微抬头,诧异的看向皇帝。

“韦氏。”皇帝眼神冷漠的说道:“彭王之前建议,调韦玄贞回朝任秘书监,朕已经准了。你记住,韦玄贞这辈子,在中枢只能任秘书监,至于外放,其他不管是扬州大都督府长史,还是其他地方,都随你……他回朝,就只有这一个位置。”

李显虽然一时间有些想不明白,但还是拱手道:“儿臣明白。”

“杨坚的先例,你要警惕。”皇帝直接点破。

“是!”李显顿时肃然起来。

京兆韦氏能够成为长安大族,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东西市,他们都有大量的族人插手其中,占据关键位置,然后又上下勾连,分享利益。

甚至对外,还掌握大量丝绸买卖,又有上层官吏保护,影响极大。

京兆杜氏也是类似,只不过京兆杜氏掌握的更多的是车船运输。

也正是因为如此,最后的那起略卖人口案子,才以杜家扔出了几个子弟认罪而了结。

但这件事情没完。

韦氏也少不了要些违法的勾当,这些事情如果累加起来,野心膨胀……

杨坚的皇位,便是从他的女婿北周宣帝宇文赟的幼子北周静帝宇文衍手里夺过来的。

警惕国丈为相,是朝野共识。

李显后来就是犯了这个错误,被裴炎直接联合武后废掉的。

李绚提前弥补了这个窟窿,李治就在补窟窿的板子上,狠狠的打上了几个钉子。

如此,哪怕日后李显被废,也不会因为这个原因了。

“还有,朕素来知道你后宫管理不善,但为了皇家子嗣,后宫繁衍乃是必然,若是韦氏不满,日后后宫就让你母后掌管。”李治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瞪了李显一眼。

李显嘴角微抽,低着头,无声的嘟囔了几句……

“最后便是四郎和太平的事情了。”李治忍不住的长叹一声。

皇权夺嫡,在他的手里没有掀起多少浪花,但他走了之后,一切就不是他能控制得了。

当年他初登位,不久之后,就爆发了高阳公主谋反案,最后牵连到了李恪。

李恪最后被长孙无忌诬陷致死。

说实话,李治那时已经登基,朝野内外稳定,李恪根本对他构不成多少威胁。

哪怕是谋逆,也能反手平定,何至于诬陷致死。

那件事现在回过头来看,多少有些长孙无忌在利用那件案子来威慑皇室的意思。

李治有些想不通,李恪虽然不是文德皇后之子,但也是先帝的儿子,长孙无忌杀了他,到了地下,如何去面对先帝。

收回思绪,看着满脸担忧的李显,李治轻轻拍拍他的肩膀,说道:“四郎的事情,日后你不想见他,便将他发配到振州,崖州和胶州之地,十年之内别让他回来。”

离得远远的,那么就算有忌惮,也顾及不到。

“儿臣。”李显立刻摇头,躬身说道:“儿臣必不如此,哪怕让四弟前往江南……”

“这不是你能决定的。”李治轻叹一声,说道:“当年三哥任职安州,可最后还不是被害了,就如同当年朕做不了决定一样,这种事情,你也做不了决定,所以让他离得远一些,若是你不放心,就让他到西域去,让彭王看着他。”

李显沉默许久,最后还是躬身道:“是!”

“最后是太平。”李治笑笑,说道:“太平性子柔顺,她和薛绍都不是什么有野心的人,而且夫妻和谐,就让他们一直在你身边吧。”

“是!”李显再度点头。

目光抬起,李治轻声说道:“你在东宫的那些人,是朕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好用他们。”

“是!”李显沉沉的叩首。

半天,上面皇帝的声音传来,李显的脸上早已经满是泪水。

“哭什么,朕还没死。”皇帝一声笑骂,李显顿时惊喜的抬头,看着皇帝疲累的眼神,他忍不住再度担忧起来,忍不住小心害怕的说道:“父皇,父皇,儿臣做什么,才能让父皇长命百岁?”

皇帝摇头,轻声说道:“朕的事情,你不用担心,说不定这一次,不过是虚惊一场,说不定朕就能平安度过,说不定朕还能封禅,说不定朕还能再回长安。”

说到这里,皇帝轻轻摆手,说道:“你回去吧,朕想和你母后两个人待会。”

李显嘴巴张了张,目光看向侧畔,武后已经一身青色襦裙的站在那里,平静的开口:“三郎,你回去吧,有事母后会派人叫你的。”

李显轻叹一声,沉沉的叩首道:“父皇母后,儿臣告退。”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