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0 章 夺取扬州

皖县的县尉在县里的口碑不错,抄家之时,百姓们都说他是个好官,甚至还有人一脸同情地抹眼泪。

孙策忍不住抱怨“我们明明是来伸张正义的,怎么搞得像压迫人一样还是颍川的百姓明事理。”

旁边的兵士插嘴说“那可不,我们颍川郡的百姓可是人人都听报的。”就连地里劳作的老农,都知道天下发生了什么,对郡里的高官更是如数家珍。

“他们需要知道真相,若是我们不加以引导,和百姓的隔阂会越深。”周瑜略一思索,便让兵卒们把附近的百姓带进宅子,以“百姓监督”的名义请他们围观兵卒们搜索和登记造册的过程。

同时,他上报给了皖县临时负责人法正,建议家有巨资,一应仆从、部曲和亲眷都要带走的政策不变。但若只是小富之家,便将人当场释放。

看到县尉家里堆满了粮食、丝绸和各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珍玩后,百姓们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吃惊“这,这,这是个大贪官啊”

“显而易见,这都是搜刮来的民脂民膏,贪污受贿来的东西”孙策扬声道“你们还要为他喊冤吗”

百姓们连连摇头,不敢再发一言。

初时,大部分城中百姓都缩在家里,大门紧闭着,只从门缝里观察着。他们畏惧穿着没见过的铁甲、裹得十分严实的豫州军。

待看到他们纪律严明、还有人从怀里掏出粮食给路边饥饿的小孩时,这种害怕的情绪便逐渐退散了。

法正年纪虽小,却是雷厉风行的性子,在皖县直法行治,不避贵戚,清点完官吏们的财产后,家有巨资的官员一律拉出去游街。然后开仓放粮,将贪官污吏家里搜出的成堆粮食收拢在一起,开始在东西南北四处施粥,直至告罄。

他还让张飞拿着大喇叭在街上四处喊,告知百姓这都是贪官污吏搜刮的民脂民膏,现在要还之于民,让百姓对豫州军好感大增。

法正的标尺是“安抚百姓、转移矛盾最好的方式就是处置当地的大官,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这种方式太极端了,必会引起世家大族的不满。”周瑜忍不住担忧幸亏他父亲和叔父们前几年因为朝中昏暗、宦官当道,已经辞官了。不然舒县破了之后,自家可能深陷危机。他和孙策说“我想修书一封,呈给荀主将,到了舒县万不可再如此。”

孙策却不在乎,他是嫉恶如仇的性子,在武学院受到的教育也是如此“这些贪官罪有应得啊,你看,百姓这不是纷纷朝着游街的官员扔石头和烂菜叶子么杀的官员官职越大,百姓越高兴,有人不畏权贵给他们当家做主了。”

“水至清则无鱼啊。”周瑜皱眉道“再者不能以家资论官品,有些人本就是豪族出身,家里搜出大量资材太正常了。”

“可是这样能快速安抚扬州百姓,震慑住官场。”孙策觉得这样效率很高“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周瑜皱眉“这样高官要被杀戮殆尽了,大家族岂不是人

人自危”

“自有人替补上啊,而且你看这不是安抚了官场其余人等,只要今后遵守豫州官场制度,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嘛。“孙策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担心,豫州有的是官员替补过来,扬州本来的中下层官吏也想往上走啊。”

周瑜重重地叹了口气“之前主公在荆州杀戮宗贼,将宗贼的田地和房产分给有功的兵卒已然让世家大族紧张,这番在扬州的做派,怕是会引起天下士族的警觉啊。”

“豫州和荆州的士族尽在主公掌控之中,其他州郡的又何足畏惧”孙策摊手“总不能派兵攻打豫州吧,谁敢啊”

“伯符,豫州之地,可攻四面,但也四面可攻。”周瑜忧虑道“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若是真是惹急了士族,徐州、冀州、兖州各地联合来瓜分富饶的豫州,结局也未可知啊。”

孙策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的军力和兵器你是知道的,别担心。再者,诸侯越多越心不齐,当初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不就这样嘛,谁都不想先攻消耗兵力,就知道屯兵在酸枣。”

“我担心的是内忧外患”

周瑜叹了口气。孙策祖上乃是白身,他父亲孙坚用军功一步步走到了长沙太守的位置,所以并不知道士族的想法以及士族想叛变带来的巨大灾害。

孙策挠头“公瑾,你到底想说什么啊”

看着好友不甚明了的样子,周瑜细细掰碎了同他讲“自古以来,变革者总是经历内忧外患,主公欲改变世家大族把持朝政,大量培育民间精英的心思已然瞩目。昔年商纣王欲镇压神权强化皇权,落个众叛亲离的下场,后有始皇镇压六国贵族,在位时能勉强压制贵族精英,一朝身死,众隐忍蛰伏的贵族立即揭竿而起”

“但在豫州和荆州,都没引起什么叛乱,甚至动荡的影子我都没看到。”

周瑜反问“你又没去荆州,焉知没有动荡”

孙策脸上露出了一丝茫然“报纸上没说啊”

“报纸上要写什么,本来就是主公决定的。”这也是报纸的可怕之处,一旦习惯了将其作为情报来源,要看什么、要想什么便会被牵着鼻子走了。

“我要写信给主将,请求他让我在军队抄家之前,给舒县几位大家做个说客。”

“那你安心写信,我去帮忙处置下难民。”

自从天下大乱后,难民愈发多了起来。不少难民聚集在城内外,或坐或躺,见皖县换了旗帜后也没动。

或者说,根本没力气动了,只能任命。

孙策要做的,便是帮忙维护秩序,让难民们好生吃一顿,然后将他们笼在一处,方便统一管理和以工代赈。

翌日,后援部队很快补充过来,全盘接手了皖县。法正也在兵卒们修整过后,只留下少量文官和后续部队交接带兵直扑舒县,同荀彧、诸葛玄汇合。

“我已经飞鸽传书给阳城告知我们初战告捷,”进军路上,荀彧同两人说“接下来,便是舒县一场大战了。”

诸葛玄颔首“若是偷袭不成,转为消耗战,凭舒县高厚的城池和广积的粮草,会让我们陷入困顿之中。”

几人对视一眼,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坚定的神色此行不容有失。

“待拿下舒县,便可穿军衣,连夜从舒县的码头乘船南下,诈取下一城。”法正提议说“这样庐江郡便取得四城,其余县夹杂其中,反抗无望,必会望风而降。”

周瑜忧虑的事情荀彧亦考虑到了。他其实已经从情报处拿到了一份详细的扬州大族名单,里头包括他们核心人物、过往及现在的官职以及姻亲关系。要拉拢和要处理的心中已经大致拟定了,接下来便看到了舒县,这些大族们对豫州的态度如何。杀鸡儆猴和提拔自己人都是必要的。既然出身庐江郡大族的周瑜愿意自告奋勇当说客,那他便计划让年轻人一试。

庐江郡太守已得知皖县、襄城陷落的消息,此时正严阵以待豫州军队。

不过豫州军队来得太快,他完全没有时间来调动全郡的兵马和向隔壁郡求助。眼下只能依托城中将士守住城门,给救兵增援争取时间。

“江东诸郡唇亡齿寒,他们不会不发兵吧”平时诸位郡守根本就是个各管各的,没什么深厚交情,扬州刺史陈温是个不怎么管事的,一应事务交给出身扬州大家族的两位别驾从事,自己落个清闲。念及此,庐江郡太守更加忐忑了,可别自己被围困到死,还不见援军啊

他连忙让人将县中大家族的族长召集过来“如今舒县存亡之际,还请诸位齐心协力,啊”简单来说,有粮出粮,有同外郡高官有交情的赶紧出力。

“不知周兄可否修书一封给陈使君,阐明当下乃江东危急之际,万不可放弃扬州的门户庐江郡啊”

周忠曾经官居太尉,家里二世三公,周家乃是舒县第一大家族。周忠拱手道“忠义不容辞啊,不过使君如此忧虑,是此番来军声势浩荡么但我们之前是一点动静都没有听到。”

郡尉忧虑地说“豫州偷袭了皖县、襄城,不过两日就兵临舒县,再过两个时辰,他们就要出现在城墙

“好快”

“来者有上万兵马,一半以上都是骑兵。”郡尉愁到不行,掌管兵马的他最清楚郡里的实力,平时剿剿匪还追不上人家,打个黄巾贼都勉强,对上兵强马壮、轻而易举就占领了荆州的豫州军,那怎么是人家对手还不如直接投降呢,报纸上不是都说了么,开战前主动请降者一律不杀,还会视贡献给予优厚待遇。

前往舒县路上,法正提出来了一个点子“不如让兵卒们多扎点稻草人,过几日,我们夜里让稻草人在南边营中立着,骗过敌军斥候,趁机去东门里应外合强攻。”

“好个声东击西”诸葛玄抚掌笑道“我倒是没想到稻草人还有这样的妙处。”

荀彧眼中精光一闪“好,青天白日下,敌军能看出此物并非人,可在漆黑的夜里却难以甄别。”

带兵抵达舒县后,不着急强攻,先在距离城

池不远扎营。如他所料,舒县果然不敢出兵▋,只据城严守。

借着城墙上的火把,舒县将领们只看到大军黑压压一大片,看不清到底有多少。远远看过去,密密麻麻的人影和不计其数的火把。

他们望着城门,脸上忧虑尽险多年未经大战的庐江郡,真能经得住这样的突袭

有的人已经心思浮动了若是自己去打开城门投降,按照报纸上所言,必能安享荣华富贵。就算是在扬州混不下去,去颍川郡也好啊。听说那里繁花似锦,乃是有钱人的温柔乡。凭借自己多年敛下的财产,去颍川郡养老也不错总比死在守城战或被战后清算划算

夜里周家灯火通明。周忠将族人们召集起来,连夜商议对策。

“我们周家在庐江郡经营多年,决不能坐以待毙,不然几世经营化为乌有啊”

“豫州的实力我去探望瑜儿就已经亲眼所见。”周瑜的父亲,曾经任洛阳令的周异犀利地指出来“而且豫州使君从没打过没有把握的仗,此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渡偷袭皖县和襄城,一定是对扬州势在必得。”

“即使能打退这次的攻击,也不过是缓兵之计。扬州连个强有力的统帅都没有,燕绥坐拥荆、豫两大州,兵力数倍于人少的扬州,扬州被占据是早晚的事情。”周忠踱步道“我们必须要想退路了。”

“扬州地处偏僻、人口稀少,真没想到他会出兵偷袭扬州。”一名族人摇头叹息“这燕绥最重农耕,居然在春耕时候发兵,我们毫无准备啊”

“豫州有好些农具,听说那边农人都租带着曲辕犁的官牛耕地,省去不少功夫。”一位老者道“而且他们兴修水渠,还有龙骨水车汲水,在春耕时能调用出兵力来也算合理。”

“说这些无用,他既然已发兵,不得到扬州便不会放弃。”周忠摇头“豫州大族的下场大家也都看到了,荀家、陈家、钟家皆在投效后得到重用,敢反抗的士族不但被弃之不用,亿万家资还被抄家充公。”

“但是,我在阳城也看到得到重用后他们家族却未得荣耀。”周异说出了自己的顾忌“成为官员后反而家眷受到的限制良多,这岂能甘心”

“现在的形势,容不得不甘心。”周忠叹息道“不出五年,颍川学院毕业的人才便能遍布天下官僚,那时候我们引以为傲的古籍、技术、族里的青年才俊,还有用武之地吗”

众人听完后都沉默了,几年前燕绥刚崛起的时候,无人将这一白身放在眼里,谁知他竟逐渐改变了士族多年的规则。

“这样破坏秩序的人,竟能走到现在。”

“他毕竟身怀异术,谁见过挥袖间,能让百余死卫灰飞烟灭的人”世家想刺杀燕绥可不是什么新闻。光是盐铁一项,就损害了众世家的利益。

周忠道“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上天见世道太乱,便降下这样的人来改变。”

“大哥,你也看完了封神榜啊”周异一惊“你不是说那是胡说八道,不许族中子弟看吗”

周忠

“我只是想寻找燕绥身世的蛛丝马迹。”

“咳咳,那大哥现在的意思是”

周忠道“我知道城中有一条密道。”

“谁”当夜,守在密道旁边的张飞逮到了一个人。他不顾人解释,迫不及待地揪着人去见了主将荀彧“糟了,将军密道被人发现了,这偷袭的计策是不是要重新制定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