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李绚的野心,李治的猜疑

太极殿外,一身红衣金甲的李绚当先站立,身后王德真,黑齿常之,孙仁师,史暕,勃伦赞刃等几十名军将肃然站立。

从总管,副总管,监军,到将军,中郎将,到郎将,几十名有功之臣全部肃然等候在太极殿外,等候皇帝召见。

从上往下看,密密麻麻的一群大将。

全部身着金色战甲,头戴银盔红缨,身披大红披风,面色肃重,神情庄严。

远远看上去,给人一种压迫的冲击感。

甚至隐约之间,还带着一丝杀意。

以李绚为首,大唐西北一半的军将,今日都在太极殿外。

剩下便是在安西四镇,以右领军卫大将军李谨行为首镇压西突厥。

其他北部战局,如今已经大半解散,多有平原郡公高侃在河北,平阳郡公薛仁贵在云中,控制阿史那·泥熟匐的饶乐都督府。

原本裴行俭手下的大将,一部分调至安西四镇,一部分调至草原东部,还有一部分调回长安,便是程务挺和张虔勖这些人。

还有东北安东都护府一些人,每年和新罗摩擦一些,但也没有大战。

剩下的,便是朝中刘仁轨,李敬玄,刘审礼等多年未曾上过战场的这些人。

朝中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便是王孝杰。

……

李绚抬起头,漫长的金阶之上,是宏伟森严的金红色宫殿。

太极殿,整个大唐最宏大的宫城正殿。

即便是大明宫的含元殿,洛阳宫的乾元殿,都无法与之媲美。

皇帝虽然长居大明宫,但遇到真正的朝政大事,必然会回到太极殿举办。

因为这座宫殿,不仅是大唐最宏大的宫城正殿,也是魏晋南北朝以来,汉魏宫城正殿。

是史上第一座“建中立极”的宫城正殿,也是历史上最大的正殿。

元旦大朝、新皇即位、大赦改元、政治决策等重要国事活动都在太极殿内进行。

如今到了大唐,虽然因为地形潮湿和身体不安的缘故,李治搬去了大明宫。

虽然这座宫殿在最关键的时候依旧会被启用,但他的重要性已经日益的被含元殿和乾元殿所取代,尤其是乾元殿。

李绚之前在太庙献俘,如今又到了乾元殿授封,上苍先祖保佑,若是有一日……

念头瞬间被掐灭,下一刻,李绚已经将自己手中掌握大唐接近四分之一精锐骑兵的事情完全忘记。

低下头,再度抬起。

这一刻的他,已经神色无比激动的看着上方的两仪殿,肃然拱手等到皇帝召见。

就在此事,王福来,仇宦同时走出大殿,站在金阶之上,高声呼道:“召逻些道行军总管南昌王绚,行军副总管王德真,及逻些道众将,觐见。”

“臣等领旨。”李绚等人同时肃然拱手,然后迈步走上金阶。

就在这一瞬间,李绚刻意走快半步。

在后面众人没有察觉的情况,稍微拉开了和他们的一点距离。

金阶之上,原本神色凝重的王福来顿时不由一愣,随即眼神中闪过一丝赞赏。

……

李治一身黑色金边九龙九章衮龙袍,头戴白玉十二旒,高坐在御榻之上,神色肃然。

今日虽然封赏,但在无意之间,也会让李治彻底的窥伺到李绚在逻些道大军中的威望,对日后他处理逻些道的后续奠定基础。

如今的逻些道,除了李绚麾下的三万各卫精锐,还有昌州州兵,河源卫,羊同苏毗骑兵,勃伦赞刃投诚过来时麾下的两万精骑。

实实在在的七万精锐。

而且还有吐蕃灭国后,残留下来的军力。

也就是李绚没有丝毫犹豫的就将这些残留军力全部解散,不然在此之前,李治就要怀疑李绚的动机。

警惕军中大将集权太重,是皇帝的本能。

当初裴行俭以定襄道行军总管统帅十七万大军,皇帝都有些心惊胆战。

先是将李绚调回来守门,翻过年李绚返回军前,李治又将王孝杰调了回来。

表面上虽然说是在防备草原意外,但实际上在内心深处,李治何尝不是在防备裴行俭。

如今这一切落在了李绚身上。

七万精锐骑兵,奔袭之下,可直冲长安。

不过随即,李治的心就有放了下来。

且不说逻些道众将如今就在他的眼前,他随时可以翻手将所有人都下狱,更何况右领军卫大将军李谨行已经率军调到了昌州。

李治心中有些叹息,他也是在大战结束之后,才顿时察觉到李绚的威胁的。

第一个念头便是彻底肢解逻些道大军。

而在整个逻些大军当中,除了李绚,战力最强的,便是右领军卫将军黑齿常之,将黑齿常之调离吐蕃……

这个时候,李治突然猛然想起,在年初的时候,李绚陛辞,曾经坚定的要求将让黑齿常之接替他昌州都督的位置。

李治下意识的拒绝,最后决定由李谨行接任昌州都督之职,黑齿常之留任吐蕃,做李绚的副手,制衡李绚的同时,也做好在李绚离任之后,接替他逻些道总管的位置。

但现在看来,不管是李绚,还是黑齿常之,手中掌握七万精锐,都是令人不安的。

如果在早些时候,李绚坚定提议的时候,就顺势将黑齿常之调走便好。

这样七万大军分离不说,李治还能以黑齿常之作为屏障,抵御李绚的威胁。

李治甚至隐隐间有种感觉,李绚当初提议让黑齿常之任昌州都督,本身便是这种想法。

以李治对李绚了解,他对军中诸将的控制没有那么强,各方汇报都证实了这一点。

而且诸方都确认南昌王没有野心。

李绚提议让黑齿常之任昌州都督,除了能让皇帝安心以外,也能让他自己安心。

只可惜,自己当初只看到了黑齿常之先后是刘仁轨和李绚麾下的部将,他一旦接替李绚成为昌州都督,李绚在昌州的影响犹在。

一旦李绚从逻些道杀出,黑齿常之说不好会直接让开道路,让李绚一路杀到长安。

但现在看来,将黑齿常之调任昌州,昌州和逻些远隔两千里不说,便是皇帝自己,也有无数的手段彻底掌控昌州,掌控黑齿常之麾下的数万大军,甚至是直接掌控黑齿常之本人。

而这很可能也是李绚的本意。

因为他本身便没有那些胡乱的野心,只是为了能让自己安心,让朝廷安心。

最终让李治确认这一点,是李绚在最近的一封奏折中提到,他希望能够将余泽调往逻些道任户曹参军。

这样一来,李绚就彻底放弃了在昌州的一切影响,不再介入昌州,自然完全没有威胁。

可即便是如此,每当想起李绚的手下还有七万精锐,李治的心中就隐隐不安。

这人不管是谁,不管他对自己有多忠诚,李治都会下意识的提防。

这是帝王本能。

如今黑齿常之调任昌州已经不可能,李治便只能在其他地方想办法。

朝中也给出了一整套的方略,如今就看李绚配合不配合了。

侧身看了身侧一身黑色凤袍的武后,李治彻底的放心下来。

抬起头,李治看向殿门处,然后就见李绚率先走上金阶,出现在视野之中。

随即,两三个呼吸过去,视线中也只有李绚一人,形单形只,神色肃重。

李治心里忍不住的升起一丝疑惑,甚至就连疑惑是什么都还没有清晰的时候,黑齿常之,孙仁师等人随即从金阶下走上,顿时充斥在李治的视野之中。

虽然黑压压的一群大将直接进入殿中,给人极大的压迫感,但李治什么人,这些年什么样的场面他没有经历过,神色依旧平静。

只是目光在稍过李绚的瞬间,李治猛然察觉到,在李绚和后方诸将之间,有一丝并不明显的缝隙。

这丝缝隙在其他的位置或许根本就看不到,只有从李治的位置,能清晰的看到。

李绚无意之间和身后众将拉开了关系。

李治顿时彻底的放心下来。

脸上带起了满意的笑容。

……

李绚神色肃然,脸上压抑着激动,在殿中群臣注视的目光下,来到了大殿正中。

李绚站定,然后半跪在地,拱手向前,身后诸将也是同时站定,半跪拱手:“臣,逻些道行军总管,南昌王绚,率逻些道军中将领,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雄壮有力的声音在整个大殿之中回响。

李治侧身看向一旁,一旁的内侍省典仪上前一步,沉声道:“兴!”

“多谢陛下。”李绚,还有身后众将同时站了起来。

侍中赵仁本从左侧走出,面色肃重的开口道:“太庙献俘已毕,逻些道行军总管,启奏军情。”

“臣,逻些道行军总管,南昌王绚,启奏陛下。”李绚沉沉躬身,同时一本奏章已经被他捧在手中。

“逻些道大战,自上元三年起,历仪凤,调露,永隆,共费时六载,有西北道行军大总管刘仁轨,西北道行军刘审礼,西北道行军大总管李敬玄,逻些道行军总管李绚,鏖战吐谷浑,击破党项,陷苏毗羊同,直入吐蕃。”

李绚言辞当中,将刘仁轨,刘审礼,李敬玄等历任主帅,全部都带上。

三人也在同一时间侧身,向着皇帝沉重拱手。

“前后共调军十三万,于永隆元年七月二十一日,破吐蕃国都,获吐蕃国王,缴吐蕃王印,然后传檄吐蕃,全境大定。

臣以吐蕃国王赤都松赞,吐蕃王印,王都逻些九月户册,向陛下交旨:吐蕃国灭,其地尽为唐境,百姓皆为大唐子民。

六载,十三军征伐,灭敌三十余万。

以此,恭贺陛下武运昌盛,大唐武运昌隆。”

李绚身后众将,还有殿中群臣,同时肃然拱手:“臣等恭贺陛下武运昌盛,大唐武运昌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