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 肥年,快乐

“老板儿!老板儿!讲两句嘛……”

“那你想听什么?”

年夜饭赶场非常多,“吾家农机”这一场是特别热闹的,因为新增的很多技工,来自五湖四海,其中西南三省为最,其次淮西,再次江右。

基本都是老干部们做的介绍,他们对老家哪些厂子运行不下去都是心中有数,保住老家技术工种一点“香火”,算是最后一点努力。

效果不错,效益也不错。

今年“吾家农机”针对丘陵地带设计的小型农机也卖得很好,钱先锋这个“地面力学”专家没浪费张老板砸出去的几千万。

院士组织科研项目的效率,还是高啊。

“库波塔”去年夏粮就开始降价,但也没有影响到“吾家农机”小型农机“丰收系列”的大卖。

市场太大了,“库波塔”就算降价,也没有那么多现货,产能更是别提。

再者倭奴太喜欢用非标件、异形件来增加保养售后收入,导致要么不停机,停机就得等。

“吾家农机”的售后现在只要是华东地区,农民可以直接本地的农业局,农业局下辖的农用机械设备管理办公室,只要机修工能修以前的机子,拿起维修手册就能修“吾家农机”。

专利都在材料上,机械设计专利并没有什么特别高深莫测的地方。

所以“丰收系列”也是去年被同行、潜在同行拆解最多的一款小型农机,包括山城相关企业都打算复制一下,然后争夺一下三湘、荆楚的市场。

“吾家农机”的产能连整个华东都吃不下,对大多数闻着味儿有想法的农机企业来说,这就是个机会。

在市场开拓上,“吾家农机”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

当然大多数能人,在意的也不是“吾家农机”的收益,而是张浩南的投资方向。

互联网上时不时就能爆出一些消息,无非是“财神爷”这个那個的,花边新闻也有不少,但大多都是娱乐圈的硬蹭,暂时还没有女星喊话啥的。

小型机的大卖,也让“吾家农机”准备了新年的扩张计划,除了要进一步占领华东小型机市场,更要做出口,主攻东南亚。

高棉王国是最主要的小型机客户,“丰收系列”的小型机套件去年“国庆节”期间应政务院邀请,组织了高棉王国经济发展委员会的考察,最后签了一份大合同。

仅配件一项,就有五亿多。

虽然这是高棉王国靠借钱来采购的,但因为是问中国借的,所以两国多方都挺放心,属于高棉王国的“国王挂帅”项目,是王室对底层的一个关怀计划。

之前暹罗的二公主也是同批考察内容,不过她关注的是化肥,但基本都是跟农业合作有关。

张老板去年就拍板让“吾家农机”扩大生产线,产能爆发要在四月份就看到,所以实际上也没几天。

长三角诸多零部件供应商也过了个肥年,很多“小而精”的厂子,因为这口奶活了过来。

所以不管是“吾家农机”的供应链相关企业,还是说旗下员工,都挺爽的,大概能分走两亿左右。

那些川西川南过来的技术工种,前年还只是兴奋,去年直接就是狂热,再加上“财神菜谱”的流传,对张老板的“祝福”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

趁着吃“团圆饭”,都是一个个抓紧时间,让老板整个赐福仪式……

“老板儿,我娃儿读书不得行,你给指点一哈嘛……”

“老板儿!老板儿!我婆娘打算今年子生,食堂里头那生双胞胎哩菜谱,是不是你家的哟……”

“老板儿,再涨哈工资嘛……”

“涨个锤子,噫,涨啥子工资,涨奖金嘛憨包~~”

“今年子要做出口嗦~”

“国庆节来哩是啥子国家哩客户?”

“高棉。”

“高棉,我还长绒棉,是哪儿哩?非洲唛?”

“锤子非洲,东南亚!”

“东南亚好多远?”

“这儿是岭南,这儿是琼崖,这儿是南海,这儿就是东南亚。”

“好多点路哦~坐船唛?”

“坐飞机!”

话题直接从“请老板发功”,直接演变成“为啥子以前不吞并安南”,搞得张老板手里的酒杯晃了两下都没敬出去。

有些拖家带口的则是另外凑一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六十四天算白垩纪大型食肉性爬行动物的“川渝婆娘”,此刻都是安安静静客客气气温温柔柔……

看得张老板一愣一愣的。

有个车间主任,他可是亲眼看过被他老婆追到大货车底盘下面,而此刻,他竟然手握筷子和酒杯,训斥着老婆怎么不知道跟老板打招呼。

他老婆一脸的乖巧顺从,还真就听了他的话,跟着一起敬酒。

大过年的,真是神奇。

最终“请老板发功”变成了“请老板转身”,员工们也确实心态宽松了不少,都是谦让着让张老板赶紧去工友那一桌说说话。

走流程也是个体力活。

精力不济的高管,根本撑不起一场“团圆饭”,反正丁永今年是彻底不行了,是让年轻人去做这件事情。

若非张浩南不要脸,他去年就退了,是张浩南硬把他摁在原地的。

退居二线哪儿那么容易。

“吾家农机”这一场赶完,就是“大桥食品”,今年王爱红不在,吕卫东撑不起那么大的场面,他的专业能力不是跟基层员工打成一片,即便他本人愿意,但没有那个气质和天赋。

气质这玩意儿很难讲,吕卫东长期在外以及多年的管理经验,形成的个人气质,就没办法接地气。

但王爱红不同,他就是能跟一线工人打成一片,当然不是物理上的,而是确实能了解到一线工人的需求。

工人待遇的增长是线性的,因此现在“大桥食品”的工人,也很清楚未来几个月自己的福利待遇大概在什么档位。

奖惩公开透明,那么在解释的时候,一线员工中的大多数也就愿意听。

为什么涨工资,为什么涨奖金,这个奖金的资金来源是哪一部分,是长期的还是短期,这些都是王爱红的工作。

所以就算开除一些严重违纪甚至是违法的员工,王爱红也没人记恨他,出去的“大桥食品”员工也认账,其中的一部分更是表示给王总添麻烦了。

原因就在于员工的违纪违法,会影响王爱红的奖金分红,金额都是五位数,没人会觉得这五位数是毛毛雨。

不过相较于王爱红,张浩南的咖位明显更足,对王爱红的敬畏偏低,但对张浩南,除开不科学的迷信,敬畏也是主流。

盖因各种江湖传说笼罩起来的神秘,让人不得不敬畏,物流班、销售组的人可不是胡吹牛逼的,那是真有说法。

“沙洲物流”的员工跟“大桥食品”一起,丁奎山没回老家,张浩南来之前,他先招呼着驾驶员、跟车员、安全员等等骨干。

都穿着员工服,都聊着今年的“余钱剩米”。

“奎山大哥,之前肇事逃逸的人找着了,你咋没说讨个说法?”

“我家的事儿不重要。”

丁奎山笑着摇摇头,他还是那副老实人模样。

除了老板的事情,其余的恩怨情仇不值一提。

几个班组长听他这么说,顿时明白了过来。

现在的丁奎山,对个人过往的仇恨能轻易放下,但却愿意卖命给张浩南。

有两个跟丁奎山一起出来的老街坊老同事,这下才确定,丁奎山这个家伙,大概成了老板的“家丁”。

还真是人生无常。

不过他们也设身处地想了想,老丁在最无能为力最无助最无奈的时候,隔着千里万里被人一句话搭了一把手,换成是他们,说不定也愿意卖命。

毕竟……人生无常啊。

“奎山大哥,我们一起敬你一杯。”

“哎哟,受不起受不起……”

香肠生产车间的一批女工过来给他敬酒,毕竟丁奎山原本也是做红肠的师傅,现在跑去物流班组,那都是种种缘由的促成。

“没有奎山大哥,我们刚来的时候,也担惊受怕的……”

絮叨的话化作一杯酒,丁奎山不善言辞,他双手捧着杯子很是客气地跟女工们喝了一口。

他不多喝,因为他要开车。

虽然老板说了,大过年的喝两口没事儿,但他还是做了一点自我约束。

没人说他什么,因为大家都习惯了,知道他是什么人。

张浩南过来的时候,刚巧来了点小雪,大氅上雪花成了水珠子,进来兜帽未摘,抖了抖肩膀,后头武泰安顺势接住大氅,然后熟练地挂在小臂上。

一边脱下兜帽,张浩南一边笑着打招呼:“发红包了,发红包了啊!有小孩的赶紧过来!”

身形健硕的张浩南一进场,整个食堂的人全体起立,都是下意识的回应着张浩南的吆喝声。

看到这一幕,身后跟着的武泰安脸皮一抖,这食堂直接改名“聚义厅”行不行?

乌泱泱的一片,大孩子小孩子受着父母的鼓励,都是哄闹着上前要红包,张浩南得意无比,逗着孩子们喊得大声点,谁声音大先给谁。

整个食堂一瞬间就像是炸了个“一万响”……

热闹非凡。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