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矿石收音机和后勤

“滋滋滋滋……”

“您好,这里是西京广播,我们正在这里为您拥抱今日份新闻。”

一台古朴的矿石收音机内,刚开始还在发出让人刺耳的“刺啦声”,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后,终于传出了让工厂内所有人都欢呼的声音。

这种矿石收音机,算是目前汉国市场上最先进的收音设备,是一个名叫汤均平的工程师发明。

(汉国市场上的正规收音机,价格昂贵,一般人买不起,而矿石收音机价格低廉,很快占领了市场,被泰晤士报称为划时代的产品)

此人原本是一家铁矿场的技术工程师,最早是在当地,干一些设备检测,乃至维修之类的伙计。

活虽然轻松,但收入可不低,毕竟能够在矿场干工程师,那也是需要证件的,在如今越来越正规,越来越严格的汉国市场,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相对应的工程师,技术员,而这些人才的背后,实则就是一种“证”的体现。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汉国国内某些人才将这种现象称为“万证之国”,甚至将这种只看证件,不看人的行为,称为新时代的“八股”。

但不管是八股还是证件,其实都是一种标准化的体现,也代表汉国开始正式全面褪去工业化早期的混乱和荒唐,越来越严格。

而严格的背后,其实也是实力的体现。

汤均平本人,其实就是一个证件“狂人”,他本人总共考下了包括铁矿,电力在内的四本证件,算是人才中的人才。

而他之所以会发明出矿石收音机这种可以说改变人类历史的接听设备,其实也不像外界传的那样,是什么类似“牛顿苹果”的故事,更不是某些迷信派所说的“神授”,就是一次简单的实验。

就像汤均平接受采访的时候所说:“我在矿山闲的无聊,拆解废旧电报机的时候,发现的原理,至于所谓的多次实验,根本没有,总共就十几次,还有几次都是差一点就成功了,是我自己图纸画错了……”

虽然这种极度“凡尔赛”的回答,被某些小报斥责为“虚伪”,但是却很好的给了这位新晋发明天才,一次宣传的机会。

而从最近汉国科学院的提名来看,年度最佳发明家的头衔,恐怕就要落在这位汤工程师的头上了。

而除了“虚衔”之外,按照汉国的专利法,以及未来三十年的有效期,这位汤工程师,哪怕什么也不做,未来每年也会拿到超过百万华元的专利费,这笔钱哪怕需要交税,但税后的钱,依旧可以让他过一個相对富豪的生活。

除此之外,按照汉国科学院发明奖的奖金标准来看,汤均平还将拿到二十万华元的奖金,而且如果加入汉国科学院,不说每个月的研发经费,光是退休金,就足以让他过一个相对富足的生活。

而这些都只是经济上的好处,还不算他地位上的提升。

别的不说,至少未来如果没有最高法院批示的逮捕令,一般地方法院,其实已经很难逮捕了。

虽然这种权利,被某些人在背地里骂作“包庇”,“挟功要挟”,但是从龙武二十年开始的十多年间,一直都是如此,毕竟就像当初科学院改制后,刘鹏的批语:

“敢于创新,勇于发现”一样,如果不能让发明人,科学家,处于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那么所谓的创新又谈何说起呢??

………

“滋滋……”

“观众朋友们,欢迎大家收听唐诗朗诵,现在有请月华学院的林兰云小姐,林小姐,你今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啊??”

“我今天带来了的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是我准备了很久的作品……”

矿石收音机中,不断传来两道男女的对话声,那些带着灰色工帽的军工厂工人,虽然手上还在做着他们被分配的流水线工作,组装着他们已经组好的步枪。

但是一个个的,耳朵都不由自主朝着工厂左侧墙壁上那个柜子,因为那里面有整个工厂,唯二的收音机。

虽然目前矿石收音机的产能已经提升,价格已经下降,但对于军工厂这种保密地方来说,要想买到,还能带进来,还得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而这一个月,其实也干不了什么,其实就是上面在扯皮。

毕竟有时候“程序正义”比什么都重要。

“东风夜饭花千树……”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矿石收音机内,不断传来一阵清脆的女声,声音刚刚好和这首词合了起来,给人一种似唱非唱的朗读感。

而对于那些文化相对较高的军工厂工人来说,其实他们也是能够听懂这些古诗词的,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相比于什么所谓的朗诵,唱一首“好妹妹”,或是其他什么的流行歌曲,都要比这个都管用。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当朗诵声落幕的时候,军工厂内,甚至出现了少许叹气声,很显然,他们依旧还沉浸在刚刚的朗诵声中。

“滋滋滋滋……”

收音机再次发生了那种让人烦躁的声音,而这次显然要比刚刚长,一直“滋滋”了几分钟,才恢复过来。

刚一恢复过来,就听见:

“话说那武大自从在王干娘家碰到潘金莲与西门庆苟且之事被打伤后,就一直卧病在床……”

“那一日,金莲捧药服侍,嘴里念叨着,大郎快喝,这是奴家给你求来的良方,武大不愿,金莲遂才用强,当半碗药下肚,不消片刻,武大怒目圆睁,暴毙而亡,死前还念叨着自家兄弟的名讳……”

“哎呀,真是傻啊,明明自己这么矮,还要去一个人去找西门庆麻烦,这不是找死吗,要是我,哪怕真的被戴了帽子,忍也得任到武松回家……”

还在装枪管的某个中年军工厂工人,在刚刚评书中的潘金莲毒死武大郎的那一幕耿耿于怀,甚至在看来,万事应该“稳”字当头,而稳,其实就是怂。

“所以说你这种人没有出息,要是都像你这么怂,我看啊,这绿帽子,不得漫天飞啊!!”

一旁的人,马上怼住了刚刚的工友。

周围人马上发出了一阵笑声,笑声洪亮且绵长,甚至有一种收不回来的感觉。

对于这些每天枯燥乏味的工人来说,这种自己人的互怼,实际也是难得的娱乐。

“高将军,目前我们的子弹生产量是每个月八百万发,如果到了战时,我们把前些年封存的旧式子弹生产线,还能再增加至少三百万发的产能……”

工厂的上方办公室内,郭厂长麻利的给这位前来视察的高将军泡茶,边泡茶,边汇报厂内的子弹产能。

“好茶……”

高将军呡了一口,态度和善的夸赞了一声,让对面郭厂长悬着的心,终于放松下来,就连接下来说话的时候,看起来都比刚刚要轻松不少。

“郭工,上面的要求是日产五十万发,也就说一个月最起码要有一千五百万发,你们这还差四百万发……”

喝了几口茶后,自然就来到正事。

“一千五百万发,高将军,实不相瞒,这个我们真的做不到,我们总共就那么多生产线,想增加,都增加不起来。”

也不知道是刚刚高将军夸奖了茶,还是他表现的太好说话,本来咬咬牙也能答应的事,此刻却是被郭厂长纳入到推诿的部分。

而对面的高将军,却好似看出了这个“世故圆滑”的郭厂长,直接下达了死命令:

“干不了就两边倒,总能干出来,关键的是,不能拖沓……”

“高将军……”

“执行命令!!”

高将军毫不犹豫的打断郭厂长想要辩解的声音。

走之前,甚至还拍了拍这位郭厂长的肩膀,作为勉励。

看着这位高将军离离去的背影,郭厂长“啪”的一下给了自己一巴掌:

“你说你,刚刚泡什么茶呢,茶一泡,不就是上面都知道了吗??”

“滋滋滋……”

“话说曹操面对那张绣之婶,顿生色心,遂令其抚琴,琴声悠扬,却在这时却听帐外大喊:主公,主公大事不好了!!”

“各位观众,今天的评书社节目就到此结束,明天十点,不见不散……”

“挖槽,这是哪个畜牲断的,老子刚听进去……”

“妈的,老子要去电台告他们!!”

“打断这个王八蛋的狗腿!!”

西京城郊兵工厂内,到处都是谩骂声,惹的上面办公室的郭厂不断斥责。

而这个时候的矿石收音机,则是不断的发出了“滋滋”的接听声,就像一段交响乐,来到了最高潮的环节。

………………………………………

“这是目前准备好的物资。”

挂着三颗星的后勤部林将军接过文件,仔细的翻看了几遍,抬手拿起随身携带的钢笔,在下方的空白处,画上了自己的名字。

“油料为什么没有装船??”

接过第二份文件的时候,这位林将军,终于发现了不对劲,因为他一份油料的信息都没有看到,要知道他们这次可是远渡重洋,在如今这个依赖装甲车辆的时代,没有油料,相对于有烟没火。

“林将军,我们在波斯有油田,完全可以在当地获取,没有必要从国内运……”

“糊涂,波斯是波斯的,国内是国内的,要是当地的油田被炸了,你找谁要油,那些已经被赶上山的波斯人吗??”

林将军听到要从波斯获取后,本来好好的脸色都变了。

“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重新制定油料计划!!”

“是!!”

看着这位林将军那张冷脸,后勤处长无奈的答应下来。

之所以会答应的这么痛苦,是因为距离出发就几天的时间,这个时候重新制定油料计划,最后将油料装船,这其中的繁琐,想想都让头大。

“对了,海军那边的登陆船数量足够吗,如果我没有记错,他们原来采购的巨齿鲨登陆船的数量并不多,最多只能载几个旅,根本搞不定大部队的运输。”

“哗啦”,翻看了几页后勤文件,当看到运输船那一栏的时候,林将军立即开口询问。

毕竟作为曾经一名海军后勤部军官,在调到总后勤部之前,他就是负责船舶运输的。

“海军的登陆船数量这两年增加了三分之一,考虑到后续的登陆,我们除了赶工建造新的登陆船,就是临时改造一批商船作为辅助,将一些重型装备转到商船上,增加轻步兵通过性……”

“目前国内征集的商船数量,足够运输八万人的军队,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的运力是有很大的扩展空间的……”

可能是害怕出现刚刚的事情,这次回答的时候,后勤处长就回答的很快。

“嗯……”

林将军的嘴里发出嗯声,手上的动作,不断的加快,在i翻看到最后一页的时候,突然停顿下来:

“这次为什么会是那么多罐头,如果我没有记错,我们军队是有冷链新鲜食材的传统,怎么这一页全是罐头??”

说着,将最后一页展示给对方看。

只见上面从上到下,有不下二十多种罐头,诸如“红烧肉罐头”,“豌豆罐头”,“芒果罐头”,“卤牛肉罐头”等。

这些罐头都有一个基本的计量单位,那就是“克”,分为二百克,一千克,乃至最大的三千克。

其中二百克一看就是给单兵食用的,至于剩下的一千克,乃至三千克,就属于集体聚餐时,放在一起炖煮分配的量。

对于罐头食品,汉国国内又分为军用和民用,其中民用的标准是六到十二个月保质期,最高不能够超过十二个月。

而军用罐头的保质期,基本都在二十四个月,也就是两年左右,个别的特制罐头,甚至可以达到三十六个月。

而在这次的罐头名单中,多数都是二十四个保质期的罐头,这也就意味着战争基本会在两年内结束,甚至可以有一部分罐头,还打上了库存“八个月”,“十二个月”的标签,这也就意味着,战争很可能真正结束的时间在一年左右。

而这个数字也是总参谋部那些军事天才算出来的,甚至这帮人还算出了需要多少个“骨灰盒”,但相比于罐头,很显然骨灰盒并不受欢迎,甚至多数人都持反对,“忌讳”的态度。

“林将军,中东的气候和美洲不一样,这个地方太过干燥,如果运输太多冷链鲜食,很容易坏的,我们也是考虑到这个原因,才全部上罐头……”

“至于后续所需要的新鲜食材,也只能在当地市场购买了。”

“但是根据我们从波斯方面了解的信息,他们那里主要是以番茄洋葱为主,更多的还是鹰嘴豆这样的西式食材,我想这玩意除了打打牙祭,多数时候,是不宜大规模采购的……”

说起当地的食材,哪怕是对面的林将军都很头疼,更不用说是负责这项工作的后勤处长了。

在采购的时候,他就曾因为大量罐头和采购军官起了冲突,最后在经过几次考察后,也只能选择妥协。

要怪就怪中东这个该死的“鬼天气”,有时候比东欧还要严重。

毕竟东欧只是冷,并没有那么炎热干燥。

“除了蔬菜以外,我们在当地能够买到最多的就是羊肉,波斯那边已经承诺,会从全国搜集羊来供应我们,价格还很低……”

后勤处长说完后,小心翼翼的看了这位“严肃”的林将军一眼,随后便知趣的闭上嘴。

“武器弹药呢,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伱们没有用库存的,全是现有的??”

听到问起武器弹药这么敏感的问题,后勤处长咽了咽口水,组织了一下语言结构,随后开口:

“考虑到前期只有五万多人的陆军,所以我们在没有动用后勤储备的情况下,将整个陆军的武器弹药抽调了三分之一,注入到了这支中东集团军当中,至于剩下的其他部队,在日常训练不受阻的情况下,基本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哪怕后续局势升级,需要更多的军队,我们工厂内生产的武器装备,也足以应对任何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林将军微微点头,让对面的后勤处长瞬间松了一口气,紧接着又听:“还是尽量以库存为主,这些库存很多都超过了七年,尤其是弹药,那更是历年积攒下来的,不用难道等着生锈吗??”

(汉国军需储存是以三年为起步单位,十五年为上限)

“但是这样的话,工厂的产能??”

后勤处长“小心翼翼”的问了一个问题。

林将军大手一挥:

“用不完的,纳入新的后勤储备当中,反正就一个要求,尽量使用过去的。”

“人家说武器要迭代,我看我们的后勤储备,也是要迭代的嘛!!”

“是!!”

这次后勤处长答应的很快。

随后两人又商讨了几个关键的后勤的问题,第二天是上午,经过修改后的后勤标准,就被纳入到了整个“沙漠风暴”计划当中。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鸟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wap.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