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雪满弓刀

俄勒冈地区,虽然才十月底,但今年的天气有点反常。

可能是北极寒流的缘故,从加拿大过境的寒流,直接将秋季干成了冬季。

咔嚓!!

一连串的脚印出现在不算太深的雪地上,戴着绒帽的汉国士兵,扛着军旗,走在雪地上,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开心。

他们算是二线部队,不用参与目前蒙大拿地区的残酷战争,对于他们来说,每天要做的就是砍柴,生活,做饭,取暖。

最后再享受一顿野味大餐,如此,一天也就过去了。

这是整个二线的常态,只要战争一天不打到这里,他们就能永远悠哉的处于安全的状态。

这与蒙大拿前线每天动辄四五百,甚至上千人的伤亡,有着巨大的差别。

“妈的,砍个柴,把老子腰都砍痛了!!”

“下次你们必须出一个人,要不然光我一个人,够呛!!”

刚刚走进“咕噜噜”,冒着水汽的木屋,张阿生就不断抱怨刚刚让他一個人出去砍柴的事情,冷就说了,那些树又粗又壮,逼的他没有办法,爬到树上砍枝丫。

屋内的士兵,大多穿着赶制的不算太合身的冬装,本来这个时候应该还是秋装,但谁也没有想到今年天会这么奇怪,十月底就开始下雪,不知道还以为,这里才是阿拉斯加。

叼着烟的王队长,看着肩上挂着上士军衔的张阿生,笑着说:

“你不砍谁砍,难不成让人家小电报去砍??”

王队长将目光放在还在低头鼓捣“电报本”的小电报身上。

“啊,队长,什么事??”

小电报听到自己的外号,直接条件反射的站了起来,引起了周围一片哄笑。

“队长,你说,上头怎么还不把咱们调上去,隔壁部队已经调上去了,可是咱们呢,还在这吃草!!”

作为队里唯一的机枪手,胡大发非常不满现在这种坐在炉子前烤火日子,在他看来,这不就是浪费他的“旋风”了吗??

要知道,他可是还等着立功升职,好娶媳妇呢!!

周围的其他也是露出同样的“向往”,要知道,在这样一个足以“名垂青史”的战争中,当一个看客,那种折磨,也只有他们这些人知道。

“你们这些啊,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王队长看着周围那些躁动的眼神,脸色微变,用不争气的语气骂道。

随后又说:

“你们都以为去前线好,可你们知不知道,前线现在过的是什么日子,一天到晚要么在进攻到了路上,就是在战壕里面。”

“老子战友前天写信给我,好家伙,战壕坑里都是老鼠,夜里老鼠爬到他身上,他都不知道!!”

王队长形容起战争的场景,就像他已经身处其中一样,整个人充满了“敬畏”。

周围那些高亢的热情,稍稍降低,但他们依旧渴望上前线,别的不说,别的不说,最起码那才是军人,不至于战争结束了,人家问他打过什么仗,他说没打强!!

王队长叹了一口气,随后跟着说:“你们都觉得战争好,可是有没有想过,这场战争,要打多久,一年,还是两年??”

“诸位,我辈军人不怕死,更不畏战,但,我们要死的有价值,不能窝囊的死在战壕里,尸体还要被老鼠糟蹋!!”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一定会向上反应,调我们打主攻战,而不是所谓堑壕,因为,那里就是地狱!!”

王队长对于战争,甚至是死亡,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就像他曾在日记中写过的一样:“我辈不惧死,更不惧战,自古英雄,多悲凉,我辈亦怕如此!!”

木屋内,很快就只剩下了“呼噜”的烧水声,以及急促的呼吸声。

几天后,这个步兵队,接到了调到前线的命令,幸运的是,他们被安排到了负责主攻的第五师。

…………

轰轰轰!!!

蒙大拿前线的炮火,就像“闹钟”一样准时,早上九点到下午两点这几个小时,是炮火最密集的时段,也是炮弹浪费最狠的时间段。

当炮弹一遍遍犁地的时候,位于三公里外的一间半山指挥所,正在酝酿一场冬季反攻。

“这是美第十五师,十二师。”

“这是美第二到第四师所在地方。”

“这里是,我们和美军对峙最厉害的中线!!”

左路军的参谋长元庆,用指挥棒指着地图上,各个美军所在的位置,其中有一条长线,横亘在其中。

这条线又被称为蒙大拿中线,是两军对峙最厉害的地方,总计有超过四十万大军混合在其中,犬牙交错,每天都在枪炮声中度过。

这条线每天的伤亡,基本都在五百人以上,基本上一天损失三个成建制的步兵队,被人评为“血肉磨坊”。

指挥部内,“星光闪闪”,基本都是左路军有数的大人物,除了那些还在前线指挥的将军,几乎所有参谋人员都来了,可见这次反击的重要性。

“赫勒拿,蒙大拿州的首府,按照最新的情报显示,此地目前守军不算太多,大约在两万人左右,但却是美军少数的精锐,战斗力不可小觑!!”

指挥棒挥舞,落在了一个叫赫勒拿的城市,这座城市刚刚好就在中线后面,因为被几十万大军顶着,所以美军在此地的布防,其实不算太多,主要就是以精兵为主。

元庆紧接着继续:

“目前美军的调配已经基本清楚了,他们意图在左路和我们耗下去,然后调兵去南方,保护南方的农业州!!”

(因为俄克拉荷马州的沦陷,导致其国内沸腾,守南,又成了热门话题,尤其是对于林肯的竞争者来说,俄克拉荷马州的失利,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攻击的重要理由)

周围的参谋和将军都额首了几下,算是认同了元庆刚刚的说法。

毕竟如果他们是美军,也得调兵去南方,要不然再丢一个,那可就不是什么所谓的小事了,而是事关“南北”的大事了!!

守南,已经是美军的首选了,所谓的中部,蒙大拿,实际都是消耗汉军实力和时间的筹码罢了。

“我军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打破美军的部署。”

“根据昨天商议,绕道进攻赫勒拿,一举插进美军后方。”

“就是咱们唯一能做的!!”

元庆一竿子插在了后方的赫勒拿,用的力道很大,直接插进了大半。

周围的人看着赫勒拿周围陡峭的洛基山脉,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在考量其中的风险。

毕竟在这样一个大雪封山的时间,穿过洛基山脉,迂回进攻赫勒拿,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虽然昨天大家就一致同意进攻赫勒拿,但真的要进攻了,心里反而泛起了低估。

毕竟大雪天翻山,这要是出了事,那可就回不来了。

但元庆显然不这么认为,直截了当的表示:

“我昨天下午去附近山头看了,雪不算太大,也没有多厚,咱们走山谷口,一定能绕过去!!”

回答他的是无言。

就在元庆有些失落的时候,第五师的师长丁峡主动走出来表示:

“我愿意去,我愿意带队!!”

“刷刷”,几十道目光汇聚在丁峡身上,就像是看到了“宝石”。

要知道很多人之所以犹犹豫豫,其实就是害怕失败,毕竟跨越雪山,实在太冒险了。

元庆和丁伟对上眼,两人都可以看出双方的“热切”。

几天后,通过层层上报,一份名为“雪刀”的计划就在天气越来越冷的环境下“诞生”。

………………………………………

“咔嚓!!”

雪地上的脚印,清晰可见,密密麻麻,整条山路都有。

骑在大马上的丁峡,看着前方还算平坦的山路,嘴角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就在前昨天,他以损失一个炮兵营的代价,翻越了一座他此生都很难忘记的雪山,那座雪山,地势险要,几乎带不了大口径火炮,如果不是他将全军的战马都集中在一起,并以牺牲一个炮兵营为代价,要不然此刻他就不是笑了,而是哭了。

“告诉大家,原地休整,开饭!!”

丁峡低头看了眼手表时,上面十一点半的时间,不断的提醒他,该休息了。

轰隆!!

休息的声音就像是大炮轰鸣的呐喊,传遍了四方,引起了一阵喧嚣。

“啪”,一屁股坐在地上,张阿生的脸上透露出一丝“疲惫”,从早上八点走到现在,一刻也没有休息,这对于一个砍柴都要叫苦都人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灾难。

“啪”,点燃供应的雪山烟,张阿生吸了一口,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作为“军烟”,雪山的口感还是可以的,劲也足够大,很适合在战争中,充满疲惫的士兵。

“张大哥,我能坐你旁边吗??”

抬头看着“胆怯”的小电报,张阿生叼着烟,点了点头,随后伸出袖子,在旁边的石头上擦了擦,随后示意对方坐下。

坐下后,小电报左想右想,这才开口询问:“张大哥,伱说,咱们能活下去吗??”

张阿生诧异的看了对方一眼,满不在乎的回答:

“活下去如何,活不下去又如何??”

“反正早晚都是死,不如死的光荣一些!!”

小电报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张阿生盯着看了一会,就把他看的害羞低头,什么也不说了。

“咋了,有心上人了??”

小电报的头低的越来越厉害了。

“哈哈……”

张阿生直接笑了出来,让小电报怎么也抬不起头。

“你是打电报的,这种打打杀杀的事,轮不到你,你就记住一点,那就是消息传快点,援兵越多,我们越不会死!!”

“知道了,张大哥,我一定好好干,不会让你们死的!!”

小电报抬起头,目光异常的坚定。

张阿生摸了摸对方的小脑袋,“啪啪”拍了几下,随后说:

“记住,我死了,不要忘了把我的骨灰带回去,我爹还等着我呢!!”

“不,张大哥一定能活!!”

小电报用力的摇头,让张阿生即想哭,又想笑,最后也只能骂了句“呆瓜”。

靠在大树下的丁峡抬起手上的表,随后大喊:

“整军,整军!!”

“出发!!”

十分钟后,一共两万人的队伍,继续拉着辎重,火炮,翻越这段平整的不错的山头。

…………

赫勒拿,一座蒙大拿的首府城市,也是当地唯一的大城市,足有二十五万人口。

这个人口数字,在东部,甚至在南部都不算什么,甚至连号都排不上。

但在蒙大拿,在这个离前线最近的周,二十五万人口,已经是最大的了,甚至可以说算是“大城市”了。

毕竟当地的总人口也不到八十万,如果不是战争爆发,蒙大拿这个名字,可能一般美国人都叫不出来。

整个赫勒拿,因为靠近前线,但又身处后方,这样的地理环境下,也造成了当地的“人浮于事”,“事浮于天”。

虽然当地的驻军是由美军指派,但治权却不在军队手中。

再加上目前战争,商品的紧俏,提高售价,都已经是最低价的手段。

再这样一个环境下,哪怕是那两万驻军,也开始有些低迷。

但美国人一点都不担心,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赫勒拿离战争还远。

用某个赫勒拿当地议员的话讲:“前线的几十万大军就是我们最坚实的支柱!!”

翻译过来其实就是有人顶着。

在这样一个和平的环境下,赫勒拿当地没有任何战争的紧迫感。

当地守军出操,也多是“敷衍”为主,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训练,而是消磨时间。

而这样一个安全的环境,终于,被一声凌晨的炮声打响。

“起来,快起来!!”

“汉国人打来了!!”

“汉国人打来了……”

这是炮响之后,整个赫勒拿城内人的反应。

相比于那些慌慌张张的赫勒拿人,当地的守军,明显要“迅速”的多。

虽然在汉军眼中,依旧算是缓慢,甚至是“磨磨蹭蹭”,但与那些只知道转圈圈的赫勒拿人比,已经算是“镇定自若”了。

火炮抵达轰鸣一直持续了十五分钟,简短而高效。

赫勒拿城的外围防线几乎被摧毁的一干二净,甚至就连隐蔽起来的炮台,都很难逃脱汉军火炮的打击。

甚至就连战后美军自己总结,都很奇怪,那么晚了,汉国人事怎么找到隐蔽在三角区域的炮台,而且看样子是一早就发现了。

这是战后的事情,在此刻,火炮和步兵,就像一对双生子,相辅相成,士兵掩护炮兵向前,炮兵掩护士兵进攻。

“哒哒哒!!!”

如果说火炮和步兵的配合,是一场有关于步炮协同的演练,那么机枪的加入,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笔。

当十二点九毫米的子弹,通过弹链和枪口,穿透了整条战线。

当枪声停止,冒着通红火气的枪管被快速换下的时候,一门门迫击炮,正在属于自己的战场,不断“呼啸”而出,将刚刚露头的美军,打的抬不起头。

“快,快上起来!!”

机枪手不断的催促自己还在上枪管的副手,刚刚的枪管直接被扔在了地上,冒着白烟。

“咔嚓”,弹链被迅速合上,机枪手压着扳机,将枪口倾斜,一阵“哒哒哒”的声音,迅速响起,让人“心醉”。

哒哒哒!!!

密集的弹孔出现了墙上,以及沙袋的正面,十二点九毫米枪弹的威力,直接射穿了厚厚的沙袋,躲藏在沙袋后面的美军士兵,立马到底,身上出现了一个巨大弹孔。

被射中几十发子弹是什么感觉,这一点,一个叫托克的少校最清楚。

作为这条街区的指挥官,他成了机枪手,最关注的目标,从他出现开始,机枪声,就没有停过,一直到他死了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才因为换弹药,而中途停止。

不大的城区内,汉军机枪手,或趴,或卧,只要符合作战规定,他们不介意把机枪按在顶楼。

事实上,在占领一处高楼后,确实如此,尤其是那栋楼处于整条街的中心位置,基本已经宣告了这条街区的统治,正式的移交到汉军的手中。

机枪,这个原本应该运用在大规模野战的武器,在整场战争中,最好的成绩,大多数都来自城市。

不得不说,这真是不小的玩笑。

第二天早上九点钟的时候,赫勒拿城的一半,已经在第五师手中。

战争的天平,不可避免的向汉军倾斜。

下午二点,在经过几个小时的抵抗,剩下的九千名美军在广场附近向第五师投降。

当丁峡接过美军少将的配枪时,说了这么一句话:

“战争,永远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手段!!”

对面美军少将,显然有些不服气,嘟囔的反驳说“不公平”。

甚至认为如果不是对方半夜偷袭,让他们过早丧失优势,没准还会打下去。

对于这种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人,丁峡看都不看,直接押了下去。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鸟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wap.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