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63章

唐诗中的歌、行,大抵都是源自于乐府,算是乐府诗的传承与发扬。

李白写诗不爱受格律拘束,主打一个天马行空,他的诗作中古诗与乐府诗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诸如《将进酒》《行路难》之类的名作皆是乐府曲目。

《日出入》也是汉乐府中的郊祀歌,大意是“日出日入无穷无尽,人的生命却如此短暂,多希望能乘六龙升天去”。

李白这首《日出入行》则是反其意而用之,表示草长木落皆随自然,人生苦短又何必违逆天道去逐日追月,倒不如“襄括大块,浩然于溟滓同科”——也就是尽情地拥抱自然,与天地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合一的绝妙境界!

三娘虽不甚懂整首诗的诗意,读到其中的“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也觉词句间透着股别样的洒脱。

等李白写到“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滓同科”,三娘更觉心神一震,从不知道诗还能这样写。所谓的“大块”,出自《庄子》的“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在庄子的观点里,天地让我们生为为人,辛勤劳作半生,随着身体渐渐衰老,生活也逐渐变得安逸起来,最后我们都会自然而然地投入死亡怀抱、获得长久的安息。zuqi.org 葡萄小说网

而其中的“大块”指的便是承载我们形体的天地自然。

这么一个看似寻常的词,怎么会有人想出“吾将囊括大块”这种用法呢!感觉就像是把很厉害的话随口说出来一样!

李白书毕掷笔,赏玩了一会自己题在壁上的《日出入行》,转头便对上三娘乌亮乌亮的瞳眸,眸底盈满似是崇拜又似是赞叹的光彩。他朗笑问道:“你读得懂吗?”

三娘答得干脆利落:”不懂!”

李白:”………”

三娘道:“可是读起来感觉很厉害啊!”她说着便把自己读诗过程中的感悟讲给李白听,说是觉得“万物兴歇皆自然”格外洒脱,觉得“吾将囊括大块”格外豪阔,她就想不到能这么写。

李白听她居然熟知其中典故,饶有兴致地与她多聊了一会,才晓得她小小年纪已经读过老庄等书。他一脸感慨地说道:“我五岁大的时候也只能背诵六甲,要到十岁才通读百家著作。”

今年已经十五岁的郭幼明:

今年已经十二岁的郭曜:”..

“六甲”指的是小孩子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地支(子丑寅卯等)配合起来练字,一来笔画简单,二来可以认识日期和时辰。

这算是孩童启蒙的入门必备内容,五岁能诵背六甲倒不算稀奇。

但是!但是!

你说你要到十岁才遍读百家著作是什么鬼话?

什么叫”才”!

你是在炫耀自己家里藏书多,还是在炫耀自己读书快?!此时此刻,听李白说话的人都很想打人。

三娘倒是没觉得李白在炫耀,她由衷赞叹道:“您居然通读百家著作!我只读了一部分,离看完要看的书还早得很,更别提读遍百家之学了。”

面对小孩子真心实意的崇拜,李白一点都没有不好意思,还煞有介事地让三娘不必着急,等她像他这么大的时候肯定也像他一样把天底下能看的书都看完了。

唉,这也是一种寂寞啊!

在场唯一和李白相交多年的丹丘子转开脸去,着实不愿承认这是自己的老朋友。据传李白少年时被撵出家门游历,正是因为他年少轻狂,丝毫不懂得收敛。

比如他们县里的县令每次苦苦吟诗,他就在边上随口接,接得还贼拉好,第一次接得县令赞叹不

已,第二次接得县令惭愧不已,第三次他再接,县令就愤怒了——你小子还让不让人作诗!

这得罪了县令,可不就得出去游历几年避避祸吗?

所以说李白其人简直是从小张狂到大,从没见他收敛过几回。作为朋友真担心他哪天出门被人套麻袋打一顿。

在大唐才华就是最好的通行证,像董庭兰那么穷途潦倒,只要他想,还是可以凭借一手绝妙琴技成为达官贵人的座上宾。

李白当初轻轻松松散尽带出家门的数十万金,走到半路没钱买酒喝了,也是凭借自己过人的才貌被他朋友孟浩然引荐给已故宰相许圉师家,成功娶到了宰相孙女,从此在安陆多了个家。

这不,在安陆许家当了好些年宰相家的好孙婿,他又有钱出来浪——哦不,出来谋求入仕了!对李白来说,这也是不得已的事。

本来他觉得凭借宰相家孙婿的身份怎

么都能谋个出身,可惜就连皇室宗亲过了三代都可能泯然众人,更何况许圉师这么个已经去世好几十年的宰相?

许家在朝中的人脉早就断了个一干二净,顶多是在安陆还算是说得上话、能掏出不少银钱供他挥霍。

不过即使在安陆蹉跎了将近十年,李白也依然还是那个骄傲无比的李白,永远不认为自己会这么埋没一辈子。所以哪怕是《日出入行》这么一首让人”顺应自然”的诗,他写着写着都能写成“吾将襄括大块”。

三娘非常喜欢自己这位能说会道的新朋友,临别时和他约好有什么新鲜事可以相互写信。她可能会回长安,但是信送到别业这边她总能拿到的!

李白也非常喜欢三娘这个他说什么都很捧场的小友,一口答应下来。

还邀她得空多来嵩山玩耍,到时候他们一起去寻访焦炼师,兴许焦炼师得知有她这么个小娃娃在找她会现身也不一定。

焦炼师是位得道女道士,常年隐居在少室山中,可惜李白寻遍少室三十六峰也没见着人。

人么,越是见不到就越是好奇,李白每次来嵩山这边访友都要去少室山转悠一圈,看看能不能幸运地碰见这位神秘的女道长。

事实上不仅李白寻访过这位焦炼师,王维、李颀、王昌龄也都有诗作赠予她,足见她在嵩山一带多么有名!

三娘一听还有一起寻访隐士这种新鲜活动可以参与,立刻兴致勃勃地问明丹丘子住在何处,相约

九月一起去走遍少室三十六峰。

丝毫不考虑她的小短腿走不走得动那么长的路。

中秋三天假结束,三娘便回归正常的蹭课生活,她见到颜真卿等人时说起自己授衣假要去寻访焦炼师的事。

对于三娘这种才刚过完中秋假就惦记着九月那半个月授衣假的行为,颜真卿这个书法老师只能说……行吧,反正她放假也有在好好练字,且让她好好玩去。

对于寻访焦炼师这一活动,颜真卿也颇感兴趣。他笑着说道:“那到时候我们一起去。”

李俅这段时间已经听萧戡炫耀了好几回,从和三娘去抓萤火虫到和三娘去登高都让他羡慕极了,立刻踊跃报名:“我也去,到时候我也去!”

三娘兴致盎然地把报名参加的人都记录下来,准备到时候呼朋

唤友去找李白和元丹丘,好叫他们吓一大跳。

哪怕不想走遍少室三十六峰,去她们家嵩山别业那边玩耍也是极好的,到嵩山脚下看看田园风光多好哇!

三娘说干就干,把贺知章、钟绍京他们都给邀请上,重点给他们描述了一下李白下笔成诗的厉害表现

说着说着还表示,李白刚认识都给她题字了,而她们都已经是老朋友啦,是不是也得题个字!墙壁不够题还可以写下来找人刻石头上,她们别业后头有一大片岩壁可以做石刻的,这不得题好多字才能刻满!

钟绍京:”………”

贺知章:”………”

这家伙小小年纪怎么这么会安排人呢!

还有,你们家置办个别业,怎么连岩壁都当自家的了?三娘兴冲冲地邀请了一圈,连沉迷钓鱼的岑勋都没落下。岑勋听后也颇感兴趣,笑着说道:”没想到你倒是和丹丘子碰上了,我与他也算是半个邻居。”

原来他们岑家在登封那边也有别业,只是这些别业与别业之间离得比较远,若说比邻而居吧,不太恰当;若说不是邻居吧,中间又没有旁人。

偶尔兴致来了,岑勋也会与元丹丘在山林间携手遨游,两人也算是颇相熟的朋友了。

三娘本来只是觉得“这么好玩的事我的全部朋友都要邀请”,没想到岑勋与那位丹丘子居然本就认识。她好奇地追问道:“那您认得太白先生么?”

她又给岑勋也描述了一下李白醉后写诗的潇洒风姿,并且把《日出入行》给岑勋诵背了一遍。薄暮的洛水随着徐徐的晚风而波光粼粼,仿佛也在与她的背诗声相和。

岑勋听完后说道:“我不认得他,不过听丹丘子提起过,一直无缘相见,没想到他最近竟是到洛阳来了,那我倒是要去见上一见。”

三娘道:“那我们授衣假一块去嵩山!”

岑勋慢悠悠地道:“我无官无职,想去嵩山随时都能去,何须等到授衣假再去见他。”

三娘没想到岑勋居然打算偷偷去见李白,登时用“你怎么可以背着我们单独行动”的眼神谴责他的可耻行为,

岑勋乐道:“你也只是去旁听而已,想不去随时都能不去,其实也是不必等授衣假的。

不如你别去上课了,明日便与我一同去拜访丹丘子他们。”

三娘和岑勋分辨道:“正是因为随时都可能没得去,我才一天都不能落下。”

她是很珍惜去蹭课的机会的,哪怕她祖父愿意给她们请老师,想来也请不到颜真卿他们这般厉害的人物。只要李隆基一天没想起她来,她就得坚持蹭一天课!

既然岑勋不愿意等自己一起去拜访李白,三娘便央着他记得把见面时写的诗文都记下来,好叫她能长长见识。

岑勋笑着应下:”这倒是没问题,若是当真见着了那位李太白,我一定叫人抄一份给你。”三娘心满意足地归家去。

作者有话要说:

三娘:邀请我所有的朋友都来题字!

后世:恐怖如斯!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